中文版|返回旧版|English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 > bat365官方登录中文 > 正文
建设美丽中国 武大水利人一直在路上

通讯员:吴琳 薛居理 ;发布时间:2022-12-15  点击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多次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亲自擘画“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江河发展宏图,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美丽中国建设指明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水资源,做活水文章,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水利学科建设,以守护为笔描绘“人水和谐”新画卷。

多向赋能水资源安全与生态修复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水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美丽中国壮美时代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而治水史更是中华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洪涝、干旱、污染等水安全问题不断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害,水安全问题一日不去,美丽中国目标又从何谈起?

学院致力于水资源安全、水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研究,聚焦双碳战略目标,协同推动水资源绿色低碳循环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为美丽中国筑牢建设基石。

“应用先进的水文信息技术和水文模型,建设了一批洪水预报预警系统,在防洪调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的水资源安全保驾护航。”夏军院士如是说道。

以夏军院士为代表的水资源时空演变与综合调度研究团队面向“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提出“长江模拟器”的概念和技术设想,建立长江流域水系统综合模拟平台,强调上、中、下游以及湖库-岸线-城市群的互联互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深度交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信息支持,具有监测-模拟-评价-预警-决策支持功能,既保全了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底线,又服务于美丽中国、长江大保护的绿色发展目标。

为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发展战略,学院与华南植物园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保护”联合研究中心,从“点”(鼎湖山国家野外重点台站)逐步扩展到“面”(南岭生态屏障带)、“流域”(珠江流域)、“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带保护功能,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稳定性,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学院水生态研究所常剑波所长团队聚焦工程建设与自然保护的协调,主要围绕濒危物种保护和内陆水体生态修复开展工作。在中华鲟的自然种群重建方面,提出了“人工+自然”该物种完成生活史所需要环境条件的技术路线,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河湖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了“结构换空间”的技术路线,基于炼钢炉渣开发的生态修复基料的应用,推进沿岸带“工程-人工复核生态过程”的构建,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体系。

夏军院士综述水资源安全问题

长江水系统综合模拟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屏障保护系统

中华鲟标志追踪

多学科助力灌区稻花飘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正当丰年际,夜闻稻花香。

美景的背后,是农田水利科研人员的默默付出。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不尽如人意,2021年全国灌溉用水效率仅为56.8%,在将近一半的灌溉用水都被浪费的情况下,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大江大湖流域水体污染最大的来源之一,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迫切需要用现代科技推动现代灌排技术在农村落地生根。

学院聚焦学科前沿,将传统的灌溉排水理论与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相结合,将人工智能、大数据、遥感等信息技术应用于灌区建设与管理,推出了从节水、减排、增产到高技术融合的4.0版本的农田灌排新技术。

农业高效节水及环境效应研究团队在茆智院士的带领下,长期深入开展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农田水环境修复、现代灌区建设与管理等方向研究。“水利人”文可执笔绘蓝图,研究灌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灌排系统现代化管理系统,开发智能灌溉决策方法及智慧灌溉平台,为全国现代灌区规划和建设贡献武大人的智慧;武可挽袖施新技,研究水稻水肥综合调控机理及模式,同时集点线面于一体,形成“生态沟-塘渠-人工湿地”三位一体的农业污染源治理技术,在全国多地试验示范,成效显著。

高效节水控污灌排技术,正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目前,学院的农田节水增产灌溉技术已在国内推广了2000多万亩,创造了4亿多元的经济价值,浙江一省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5万亩。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的三道防线技术,在全国多地推广,仅江西省就推广100多万亩,一年总氮减排约250吨,总磷减排约10吨,增产3万多吨,经济效益达3.5亿元。

美丽中国,正是美在金秋时田园稻香蛙鸣,美在丰收时农民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美在水利人扛起农业水利建设的那一担重任。

茆智院士考察灌区建设

灌区建设实验研究

undefined

建设现代化灌区

系统治理保江湖晏平

滚滚长江,烟云水阔;九曲黄河,叠浪洪波;八百里洞庭,两千年楚地。长江、黄河滋养了中华文明,却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心腹大患,当洪水无情袭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经济、生态发展依赖于河流健康,经济逐步发展,生态文明逐步建设,对河流健康的要求越高。”学院973首席专家李义天教授曾这样说。

为保障流域长治久安的同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学院依托大数据建设综合调度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全流域层面综合调度科学管理江河水系,学院师生以一腔热血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以张瑞瑾教授、谢鉴衡院士为代表的教师团队参与了国家多项重大治河项目,从“国之重器”三峡水库的建设论证、科学预测和提出三峡水库未来的泥沙问题与解决措施,到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创新性地提出“守滩稳槽”的治理理念;从提出黄河水库群调控模拟技术,实现“水沙调控、滩槽并治”,再到长江两湖通江关系研究,实现“江湖一体,水系共治”。

回眸看,江河两岸,长江水害变少了,黄河浑水变清了,江河生态变好了!

李义天教授考察黄河滩槽治理示范工程

黄河水变清了

长江航道整治工程

水电并蓄推动新能源发展

以水储电,以电蓄水,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抽水蓄能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济性最优的储能方式,也是清洁低碳的灵活调节电源,抽水蓄能电站往往被称为“超级蓄电池”、“电力粮仓”。我国抽水蓄能的装机容量也已位居世界第一。

水电站安全运行与控制研究团队在杨建东教授的带领下紧密围绕我国抽水蓄能发展需求,聚焦电站安全稳定调控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调控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层面的创新成果,形成了“设计-预测-调控-反演”一体的应用体系,为我国抽水蓄能技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抽水蓄能电站能够极大地促进新能源消纳,以一座1400MW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为例,1个电站即可带动周边5600MW的新能源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0万吨左右。

当前,抽水蓄能电站在全国遍地开花。在华中电网“最后一根火柴”——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粤港澳的“充电宝”——深圳城内抽水蓄能电站的幕后,都有学院水电站安全运行与控制研究团队忙碌的身影。

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全国开花

抽水蓄能专家研讨会

教以事而喻诸德

穹顶之下,应同享一片绿水青山;筑梦路上,当共建一条低碳之路。

面向“双碳”目标,学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武汉大学学科特色和优势,新建了碳中和试验班。

碳中和试验班以雄厚的师资力量、领先的科研实力施行“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让学生掌握面向碳中和目标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经济管理、法律等交叉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培养能在碳中和相关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拔尖人才,源源不断地为“双碳”目标下的美丽中国注入新鲜血液。

首届碳中和试验班邀请水文水资源、碳中和等方向的多位老师连续开展了五场讲座,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宣传贯彻国家的新发展理念,以实践育人为抓手,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开展“破除游戏沉迷”讲座、举办“趣味运动会”等集体活动,营造优良学风、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同学们参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后,纷纷表示更加坚定专业理想信念,坚决扛起建设美丽中国历史使命,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俯瞰神州大地,长江黄河浩荡奔涌,江河湖泊碧波荡漾,青山绿水扮靓沃野;大坝高耸,堤防横卧,渠系纵横、完备的水利体系惠民兴业;一幅幅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秀美图景徐徐铺展。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建设人水和谐的美丽中国,武汉大学水利人永远在路上!

(编辑:黄晓羽  审核:龚文德)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南路8号电话:027-68772215学院邮箱:sdxy@whu.edu.cn

© 版权所有 :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登录入口